中考试题资源:(译文答案)课外文言文200练(101-110)

更新时间:2024-04-28 文言知识

(译文答案)课外文言文200练(101-110)

中考试题资源:(译文答案)课外文言文200练(101-110)

101.虹

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,信然。熙宁①中,予使契丹②,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。是时新雨霁,见虹下帐前涧中。予与同职扣涧观之,虹两头皆垂涧中。使人过涧,隔虹对立,相去数丈,中间如隔绡縠④。自西望东则见,盖夕虹也。立涧之东西望,则为日所铄,都无所睹。久之,稍稍正东,逾山而去。次日行一程,又复见之。孙彦先⑤云:虹乃雨中日影也,日照雨则有之。

导读: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,后借孙彦先之语,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:虹乃雨中日影也,日照雨则有之。深入浅出,生动传神。

注释:①熙宁:宋神宗赵顼(x )年号,公元1068—1077年。②契丹: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。③黑水: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。卓帐:竖立帐篷。卓,直立。④绡縠(xi oh );绡,薄纱。縠,绉纱。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: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。

精练:

一、解释加点的词

1.隔虹对立,相去数丈( ) 2.久之,稍稍正东( )

3.扣涧观之( )( ) 4.都无所睹( )

5.逾山而去( ) 6.则为日所铄( )

二、翻译

1.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,信然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.立涧之东西望,则为日所铄,都无所睹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:___________________

四、《虹》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,选自____的《梦溪笔谈》。

五、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,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。(用文中原话回答)

原文 102.陨石

治平①元年,常州日禺时;天有大声如雷,乃一大星,几如月,见于东南。少时而又震②一声,移著③西南。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,远近皆见,火光赫然照天,许氏藩篱皆为所焚。是时火息,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,极深。下视之,星在其中荧荧然,良久渐暗,尚热不可近。又久之,发其窍,深三尺余,乃得一圆石,犹热,其大如拳,一头微锐,色如铁,重亦如之。州守郑伸得之,送润州金山寺。至今匣藏,游人到则发视。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。

导读: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、文学家,被认为是“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”。一本《梦溪笔谈》流传至今,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。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“陨石”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。

注释:①治平:宋英宗的年号。②震:指雷响。③著(zhu ):附着,着落。④宜兴县:在江苏省。⑤王无咎:人名。

精练:

一、解释加点的词

1.见于东南( ) 2.许氏藩篱皆为所焚( ) 3.是时火息( )

4.极深( ) 5.尚热不可近( )

二、翻译

1.少时而又震一声,移著西南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.乃得一圆石,犹热,其大如拳,一头微锐,色如铁,重亦如之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文中描写陨石,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,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原文 103.正午牡丹

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,其下有一猫,未知其①精粗。丞相正肃吴公,与欧公姻家,一见曰:“此‘正午牡丹’也。何以明之?其花披哆而色燥,此日中时花也;猫眼黑睛如线,此正午猫眼也。若带露花,则房敛②而色泽。猫眼早暮则睛圆,日渐中狭长,正午则如一线耳。”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。

导读:画家善于观察,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。而要想识画之妙,也非善于观察不可。人做任何事皆如此,岂止一画而已。

注释:①其:它,指古画。②房敛:花房紧收。③善求:善于探求。

精练:

一、解释加点的词

1.其下有一猫( ) 2.何以明之( ) 3.日渐中狭长( )

二、翻译

1.猫眼黑睛如线,此正午猫眼也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.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“正午牡丹”的原因,都是_____的结果。

原文 104.江淮之蜂蟹

淮北蜂毒,尾能杀人;江南蟹雄,螫堪敌虎。然取蜂儿者不论斗,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。蜂窟于土或木石。人踪迹①得其处,则夜持烈炬临之,蜂空群赴焰,尽殪。然后连房刳取②。蟹处蒲苇间。一灯水浒,莫不郭索而来,悉可俯拾③。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,其殒也固宜。

导读: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“趋炎”的弱点,捕杀它们毫不费力。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。

注释:①踪迹:跟踪寻找,动词。②连房刳取:把蜂巢整个割下来。刳(k ),剖开刮取。③悉可俯拾:全可以捡起来。悉,全。

精练:

一、解释加点的词

1.蜂窟于土或木石( ) 2.则夜持烈炬临之( )

3.蜂空群赴焰,尽殪( )( ) 4.一灯水浒,莫不郭索而来( )( )

二、翻译

1.然取蜂儿者不论斗,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.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,其殒也固宜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原文 105.猫 犬

东坡云:“养猫以捕鼠,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;蓄犬以防奸,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。”余谓不捕犹可也,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;不吠犹可也,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。疾视正人,必欲尽击去之,非捕鸡乎②;委心权要,使天子孤立,非吠主乎?

导读:苏东坡的意思是: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,人应该恪尽职守。而“我”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,如果排斥忠良,觊觎要位,则万万不可留用。

注释:①主:主人。②非捕鸡乎: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?

精练:

一、解释加点的词

1.蓄犬以防奸( ) 2.余谓不捕犹可也( )

3.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( )4.疾视正人,必欲尽击去之( )

二、翻译

委心权要,使天子孤立,非吠主乎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文中“东坡云”东坡是谁?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四、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?

106.与长子受之

盖汝好学,在家足可读书作文,讲明义理①,不待远离膝下②,千里从师。汝既不能如此,即是自不好学,已无可望之理。然今遣汝者,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,不得专意。又父子之间,不欲昼夜督责。及无朋友闻见,故令汝一行。汝若到彼,能奋然勇为,力改故习,一味勤谨,则吾犹可望。不然,则徒劳费。只与在家一般,他日归来,又只是伎俩④人物,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?念之!念之!“夙兴夜寐,无忝尔⑥所生!”在此一行,千万努力。

导读: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,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;语重心长,发人深醒。

注释:①义理:指讲求经义、探究名理的学问。②膝下:借指父母。③汩(g ):搅乱,扰乱。④伎俩:原指不正当的手段,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。⑤乡党:乡里、家乡的人。⑥无忝(ti n):不要辱没。忝,辱。

精练:

一、解释加点的词

1.在家足可读书作文( )2.汝既不能如此( )3.然今遣汝者( )4.汝若到彼( )5.则吾犹可望( ) 6.不然,则徒劳费( )

二、辨析下列短语中的“故”字,选出正确的意义

A.所以,因此 B.故意 C.老朋友D.旧有的,原来的

1.力改故习( ) 2.故令汝一行( )

3.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( ) 4.故弄玄虚( )

三、写出“然今遣汝”的原因。(用文中原句回答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四、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( )

A.劝戒儿子珍惜时间,不要虚度人生。

B.批评儿子不求上进,学业无成。

C.希望儿子改掉旧习,发愤学习,有所作为。

D.想让儿子摆脱家庭,改变学习环境。

五、文中“奋然勇为”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。

原文 107.说 虎

虎之力于人不啻(ch )倍也。虎利其爪牙,而人无之,又倍其力①焉,别人之食于虎也,无怪矣。然虎之食人不恒见,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,何哉?虎用力,人用智;虎自用其爪牙,而人用物。故力之用一②,而智之用百;爪牙之用各一,而物之用百;以一敌百,虽猛必不胜。故人之为虎食者,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。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,与自用而不用人者,皆虎之类也。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,何足怪哉?

导读: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,一则有发达的大脑,因而有高于万物的智慧;一则有发达的双手,因而能制造并使用工具。有这两点,因而能无敌于天下。但有的人,有大脑而不会用智,有双手而不会使物,以至于只能“自用而不用人”,那么其结果必将是“为人获而寝处其皮”,实在太可悲了。

注释:①又倍其力:它的力量又加倍了。②力之用一: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。

精练:

一、解释加点的词

1.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( )( ) 2.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( )

3.则人之食于虎也( ) 4.然虎之食人不恒见( )

二、翻译

1.故力之用一,而智之用百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.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,与自用而不用人者,皆虎之类也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3.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,何足怪哉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原文 108.楚人养狙

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,楚人谓之狙公。旦日②,必部分③众狙于庭,使老狙率以之山中,求草木之实,赋什一以自奉④,或不给,则加鞭棰焉。群狙皆畏苦之,弗敢违也。一日,有小狙谓众狙曰:“山之果,公所树与?”曰:“否也,天生也。”曰:“非公不得而取与?”曰:“否也,皆得而取也。”曰:“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?”言未既,众狙皆寤。其夕,相与伺狙公之寝⑤,破栅毁柙⑥,取其积,相携而入于林中,不复归。狙公卒馁而死。郁离子曰:“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(ku )者,其如狙公乎?惟其昏而未觉也⑦,一旦有开之,其术穷矣。”

导读: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,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,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,一旦大众觉醒,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。

注释:①养狙以为生:靠养狙来维持生活。狙(j ),猴类。②旦日:(每天)早晨。③部分:安排。④赋什一以自奉: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。⑤相与:一起。⑥破栅毁柙:打破栏杆,捣毁笼子。柙(xi ),关兽的木笼。⑦惟其昏而奉觉也: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。

精练:

一、解释加点的词

1.或不给,则加鞭棰焉( )( ) 2.山之果,公所树与( )

3.狙公卒馁而死( ) 4.众狙皆寤( ) 5.一旦有开之( )

二、翻译

1.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.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,其如狙公乎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原文 109.象 虎

楚人有患狐者①,多方以捕之,弗获。或②教之曰:“虎,山兽之雄也,天下之兽见之,咸詟而亡其神,伏而俟命。”乃使作象虎,取虎皮蒙之,出于牖下③,狐入遇焉④,啼而踣⑤。他日,豕曝(p )于其田。乃使伏象虎,而使其子以戈椅诸衢。田者呼,豕逸于莽,遇象虎而反奔衢,获焉。楚人大喜,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。于是野有如马,被象虎以趋之。人或止之曰:“是驳⑥也,真虎且不能当,往且败。”弗听。马雷口句而前,攫而噬之,颅磔而死。

导读:象虎不是真虎,道理十分明白。如果自己以为像虎就是真虎,那么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。

注释:①患狐者:受狐狸扰害的人。②或:有的人。无定指代词。③牖(y u)下:窗户之下。④焉:它。代象虎。⑤啼而踣(b ):惊叫吓倒在地。踣,跌倒。⑥驳(b ):马名。

精练:

一、解释加点的词

1.乃使作象虎( ) 2.狐入遇焉,啼而踣( )( )

3.豕曝于其田( )( ) 4.被象虎以趋之( )

5.颅磔而死( )

二、翻译

1.咸詟而亡其神,伏而俟命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.乃使伏象虎,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。田者呼,豕逸于莽,遇象虎而反奔衢,获焉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“马雷口句而前,攫而噬之,颅磔而死。”这个楚人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原文 110.李氏之鸠 (陈子龙①)

李氏有一鸠,能为人言,过于鹦鹉,甚慧,养之数年矣。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,不远去,夕宿于笼,以避狸鼠。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,必告其主人。

晋人贾③于吴者,见之,愿以十金④易焉。鸠觉其意,告主人曰:“我居此久,不忍去。公必欲市我他所,我且不食。”主人绐⑤之曰:“我友有欲观汝者,即携汝归耳。”至贾家,则舍之去。鸠竟不食,哀号告归。贾人怜其志,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,遂捐金十之二,而以鸠还李氏。鸩乃食。

导读: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,当商人重金买它时,它眷恋故主,绝食抗议,而且整天哀号,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。这只人格化的鸠鸟,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,忠诚不渝的节操,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。

注释:①陈子龙: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。明亡以后,他被清兵逮捕,自杀殉国。②楹:堂屋前的柱子。③贾(g ):做买卖,经商。④十金:十两银子。⑤绐(d i):欺哄。

精练:

一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

慧( ) 市( ) 且( ) 去( )

竟( ) 怜( ) 捐( ) 乃( )

二翻译

1.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,必告其主人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.主人绐之曰:“我友有欲观汝者,即携汝归耳。”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,寄托其志向。试概括本文的主旨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【参考译文和答案】

101.虹

世上传说虹能够进入山涧吸水,的确是这样。熙宁年间,我出使契丹,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区永安山下竖起帐篷宿营。那一天雨过天晴,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面的小涧里。我和同事走近山涧观察它,虹的两端都垂在涧里。派人越过山涧,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,距离几丈远,中间好像隔着彩色的绫罗。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,那是傍晚出现的虹。站在涧东向西望,就被日光闪眼,什么也看不见了。隔了好久,虹渐渐向东移动,最后越过山头消失了。第二天赶了一段路程,又见到虹出现。孙彦先说过:虹是雨里太阳的影子,阳光照在雨上,就出现了虹。

一、1.距 2.语气助词,调整音节,不译 3.靠近 代虹 4.看见 5.越过 6.同“烁”,闪烁

二、1.世上传说虹能够进人山涧吸水,的确是这样。 2.站在涧东向西望,就被日光闪眼,什么也看不见了。

三、是时、久之、次日

四、天文 沈括

五、形成原理 虹乃雨中日影也,日照雨则有之。

102.陨 石

治平元年,在常州,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,天上发出如同响雷一般的巨声,原来是一颗大星,几乎像月亮,出现在东南方向。不久又雷鸣般地响了一声,移到西南。又响一声坠落到宜兴县民许氏的园子里,远近的人都看见,火光照亮天空,许家的篱笆都被烧着了。这时火已熄灭,看见地上有一个洞像杯子一样大,很深。向下看,星星在洞中发出微弱的光亮,很久才渐渐暗下去,还热得不能靠近。又过了很长时间,才开始挖这个洞,挖到三尺多深,就挖出一块圆石头,尚热,像拳头那么大,一头略尖,颜色像铁,重量也像铁。州长官郑伸得到了它,就把它送到润州的金山寺。这块石头到今天仍用匣子珍藏着,游人到了就打开看。王无咎为这事作的传非常详细。

一、1.同“现”,出现 2.表被动 3.这 4.很,非常 5.还

二、1.不久又震响了一声,移到西南。 2.就挖出一块圆石头,还热,像拳头那么大,头略微有点儿尖,颜色像铁,重量也像铁。

三、比喻 坠地时的情况包括声音、形状、大小、颜色、重量。

103.正午牡丹

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“牡丹丛”,花下有一只猫,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。丞相吴公,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,一见这幅画就说:“这画的是‘正午牡丹’。怎么证明它呢?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,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,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,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。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,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。猫眼在早晨和傍晚,眼珠都是圆的,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,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。”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。

一、1.指牡丹丛 2.证明 3.逐渐

二、1.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,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;

2.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。

三、善于观察

104.江淮之蜂蟹

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,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;江南有一种很厉害的蟹,它的螯可以对付老虎。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,而捉蟹者从不受伤。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。人跟踪寻找到蜂巢,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,群蜂会倾巢而出飞向火焰,直到全部烧死。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。蟹生活在蒲苇之间,晚上只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,它们就会全部爬过来,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。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呆的地方,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一、1.筑巢(动词) 2.到蜂巢跟前 3.倾巢出动 死 4.水边 形容蟹爬行

二、1.然而捉蜂的人不一会儿就能捉很多(不以斗计),捕蟹的人从不弄伤手指。

2.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当呆的地方,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
三、淮北之蜂、江南之蟹都十分厉害,但因好“趋炎”而自取灭亡。本文以此喻指那些利欲熏心、趋炎附势的人没有好下场。

105.猫 犬

苏东坡说:“养猫用来捕鼠,不可以没有鼠而养不捕鼠的猫;养狗用来防奸邪之人,不可以没有奸邪之人而养不叫的狗。”我认为猫不捕鼠还可以,不捕鼠而捕鸡就更坏了;狗不叫还可以,不对着盗贼叫而对着主人叫就更坏了。仇视正直的人,一定要尽力打击而去除他,这不就是猫捕鸡吗?觊觎重要的职位,使皇上孤立,这不就是狗吠主吗?

一、1.指奸邪之人 2.指猫不捕鼠 3.更坏 4.嫉恨正直的人

二、觊觎重要的职位,使天子孤立,这不是对着主人叫吗?

三、宋代文学家苏轼;略。

四、在其位,谋其政,不可以尸位素餐。(尸位:占着职位而不尽职守;素餐:吃闲饭。)

106.与长子受之

如果你努力学习,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,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,用不着远离父母,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。你既然不能这样,就是自己不好学,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。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,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,不能专心读书学习。同时,父子之间,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。再者,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,增长见识,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。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,能够奋发图强,有所作为,努力改掉旧的习气,始终勤勉谨慎,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。不这样的话,就白费精力。如果和在家里一样,哪一天回来,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,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?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!想一想啊!“早起晚睡,不辱没你这一生!”这一次离家从师,千万要努力。

一、1.足够、充分 2.既然 3.打发,让……走 4.从师的地方 5.希望. 6.这样

二、1.D 2.A 3.C 4.B

三、恐你在家汩于俗务,不得专意;又父子之间,不欲昼夜督责;及无朋友闻见。

四、C

五、奋发图强,有所作为。

107.说 虎

老虎的力量同人相比,所差不止一倍。虎爪牙锋利,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,老虎的力量又比人大几倍,所以人被虎吃掉,没有什么奇怪的。然而虎吃人不常见,而虎皮人常常铺它用它,为什么呢?虎用力气,人用智慧;虎用自己的爪牙,而人借助外物。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,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;爪牙的功用是一,而物的功用是百;用一来对抗百,即使勇猛必不获胜。所以人被虎吃掉,是有智慧和外物而不用。所以天下用力而不用智慧的人,与只仗自己一个人而不发挥大家作用的人,都是虎的同类。它被人所获,被人所杀而用其皮来坐卧,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?

一、1.与人相比 止 2.坐卧 3.被 4.不常见

二、l.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,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。 2.所以世上用力而不用智,与只用一己之力而不能发挥他人作用的人,都是虎的同类。 3.它被人捕获,被人所杀而“寝处其皮”,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?

三、人是万物之灵,有大脑要学会用智,有双手要学会使物,这样才能“虎之皮人常寝处。”

108.楚人养狙

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,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。每天早晨,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,派老猴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,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,有的猴子不给,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。群猴都害怕他,不敢有违。有一天,有个小猴对众猴说:“山上的果树,是狙公栽种的吗?”大家说:“不对,是天生的。”小猴说:“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?”众猴说:“不对,都可以摘取。”小猴说:“既然如此,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他分派(去采)为他干活呢?”话未说完,众猴都醒悟过来。那天晚上,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,打破栏杆,捣毁笼子,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,互相拉着进入树林,不再回来。狙公终于饿死了。郁离子说:“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,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!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,一旦有人开导他们,使之明白,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。”

一、1.有的猴(无定指代词) 鞭子 2.种 3.终于饿死了 4.同“悟”,醒悟 5.开导他们

二、1.既然如此,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? 2.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,他们像狙公吗?

三、被剥削者一旦觉醒过来,造了反,统治者必将术穷而死。

109.象 虎

楚国有个受狐狸扰害的人,多方设法来捕捉狐狸,但没有捉到。有人教他说:“虎,山兽之王,天下的野兽见了它,全都吓掉魂似的,趴在地上等死。”于是他让人做了一个假老虎,拿来虎皮蒙在外面,把它放在窗户之下。狐进来遇到象虎,惊叫着吓倒在地。有一天,一头野猪出现在他的田里,于是就让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,而让他儿子拿着长戈在通衢上拦截它,农夫大声吆喝,野猪在草丛中逃跑,遇到了象虎,回过身来向通衢奔去。野猪被捉到了。楚人非常高兴,认为象虎可以降服天下的野兽。后来,野地里有一种野兽,样子有点像马,楚人披上象虎就跑过去。有人劝阻他说:“这是驳呀,真虎尚且不能抵挡,去必将遭难。”不听。那驳马发出雷鸣似的吼叫,扑上前来,抓住了他就咬,楚人头颅破裂而死。

一、l.假老虎 2.代象虎 跌倒 3.野猪 出现 4.同“披” 5.裂

二、1.都吓掉了魂似的,趴在地上等死。(俟命,听命,听候处置发落。)

2.就派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,而派他儿子拿着长戈在通衢上拦截它。农人呼,野猪从草丛中逃跑,遇到了象虎,回过身来向大路奔去,被捉住了。

三、他认为象虎可以像真老虎那样征服所有的野兽,实在糊涂,还不听别人的劝告。

110.李氏之鸠

李氏有一只鸠,能说人话,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,非常聪明,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。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,从不飞远,晚上就睡在笼子里,来躲避狸猫、老鼠的侵扰。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,摘花毁绿的,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。

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,见到了这只鸟,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。鸠已经觉察到他的意图,就告诉主人说:“我住在这里已经好久了,不忍心离开。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,我将绝食。”主人哄骗它说:“我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,看完了就带你回来。”到了那个商人家里,主人就抛下它离开了。鸠整天不吃东西,哀呼号叫,要求回去。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,而且还担心鸠死了而又不能取回银子,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银子作为补偿,把鸠还给了李氏。鸠才吃东西。

一、慧(聪明) 市(卖掉) 且(将要) 去(离开) 竟(始终)

怜(同情,怜悯) 捐(耗费,花费) 乃(才)

二、1.鸠鸟每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,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。

2.主人骗它说:“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,看了以后马上就带你回家。”

三、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,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的气节情操,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逆子贰臣,连禽兽都不如。

查看更多
【中考试题资源:(译文答案)课外文言文200练(101-110)】相关文章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掌乐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s://m.zle.com/yuwen_69531/
文言知识推荐
热门文言知识推荐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