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阅读试题 与答案

更新时间:2024-04-18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

送孟东野序①

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阅读试题 与答案

韩 愈

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;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其跃野,或激之;其趋也,或梗之;其沸也,或炙之。金石之无声,或击之鸣;人之于言也亦然。有不得已者而后言,其歌也有思,其哭也有怀。凡出乎口而为声者,其皆有弗平者乎?

乐也者,郁于中而泄于外也,择其善鸣者,而假之鸣。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者,物之善鸣者也。维天之于时也亦然,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。是故以鸟鸣春,以雷鸣夏,以虫鸣秋,以风鸣冬。四时之相推敓②,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!

其于人也亦然,人声之精者为言;文辞之于言,又其精也,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。其在唐、虞,咎陶、禹其善鸣者也,而假以鸣。伊尹鸣殷,周公鸣周。周之衰,孔子之徒鸣之,其声大而远。传曰:“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③。”其弗信矣以乎!其末也,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。楚大国也,其亡也以屈原鸣。秦之兴,李斯鸣之。汉之时,司马迁、相如、扬雄,最其善鸣者也。其下魏晋氏,鸣者不及于古,然亦未尝绝也。就其善者,其声清以浮,其节数④以急,其辞淫以哀,其志弛以肆。其为言也,乱杂而无章,将天丑其德⑤,莫之顾耶?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?

唐之有天下,陈子昂、苏源明、元结、李白、杜甫、李观,皆以其所能鸣。其存而在下者,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。其高出魏晋,不懈而及于古,其它浸淫乎汉氏矣。从吾游者,李翱、张籍其尤也。三子者之鸣信善矣,抑不知天将和其声,而使鸣国家之盛耶?抑将穷饿其身,思愁其心肠,而使自鸣其不幸耶?三子者之命,则悬乎天矣。其在上也,奚以喜?其在下也,奚以悲?东野之役于江南也,有若不释然者,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。

(选自中华书局《全唐文》)

【注】①孟郊(751—814),字东野,中唐著名诗人,屡试不第,四十六岁才中进士,五十岁时被授为溧阳县尉,怀才不遇,心情抑郁。在他上任之际,韩愈写此文加以赞扬和宽慰,流露出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感慨和不满。

②敓(duó):同“夺”推移。 ③木铎(duó):木舌的铃。古代发布政令,摇木铎以引人注意,后以木铎比喻宣扬教化的人。

④节数(shuò):节奏短促。 ⑤将天丑其德:难道是上天厌弃那个时代的丑恶德行。

4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A.其趋也,或梗之 梗:阻塞

B.择其善鸣者,而假之鸣 假:借助

C.其弗信矣以乎 信:信服

D.东野之役于江南也 役:上任

5.以下各组句子中,全部表明人因心中不平而鸣的一组是(3分)

①其沸也,或炙之 ②其歌也有思,其哭也有怀

③人声之精者为言 ④周之衰,孔子之徒鸣之

⑤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⑥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

A.②③⑤ B.①③⑥ C. ①④⑤ D.②④⑥

6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A.开篇运用比兴手法,用草木、水、金石等物质的不平则鸣,引出人类的不平则鸣。对物来说,鸣是发出声音之意,对人来说则是用诗文表达忧思怨愤。

B.上至唐、虞时期的咎陶、禹,下至当今的孟郊等,历朝历代不平则鸣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,他们的事迹有力地证明:不平则鸣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。

C.全序仅篇末用少量笔墨直接写到孟郊,但不论写自然之物还是写历史人物,都紧扣孟郊其人其事,言在彼而意在此,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。

D.孟郊、李翱、张籍的文辞表达确实很好,但他们的命运不由自己掌握,所以不必为地位的高低而喜悲。这是对孟郊的宽慰之辞,也是作者的自勉之语。

7.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10分)

(1)乐也者,郁于中而泄于外也,择其善鸣者,而假之鸣。

译文: 。

(2)其高出魏晋,不懈而及于古,其它浸淫乎汉氏矣。

译文: 。

【答案及解析】

4. C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。C信:真实、确实。其弗信矣以乎!意思是:这难道不是真实的吗?

5. D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。紧扣“人因心中不平而鸣”,逐一排查:①是水不平而鸣,③说的是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,⑤说的是上天不让那些善于表达的人完美地表达。这三项与不平而鸣无关,将其排除。

6.A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、归纳要点的能力。A对文章内容片面理解,信息归纳不全。对人来说,鸣不仅仅是“用诗文”表达忧思怨愤,还可以用说话、唱歌、哭泣等来表达。第一段最后一句:“凡出乎口而为声者,其皆有弗平者乎?”(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,大概都有不能平静的原因吧!)这句话是解答此题的依据。

7.(1)音乐,是人们郁闷在心而宣泄在外的声音,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,借助它们表达自己的心声。

(2)孟郊的诗歌超过了魏晋,他不懈的努力使一些作品达到了上古的水平。其他作品也接近了汉朝的水准。
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理解文意、翻译句子的能力。解答此题,要抓住关键词,踩上得分点,同时注意特殊句式,翻译时要加以适当调整。(1)前两个分句是判断句和省略句,要翻译成“音乐,是……的声音”,注意增补省略成分“声音”;后两个分句首先补出主语“人们”,然后抓住关键词:善(适合、善于)、鸣者(发音的东西)、假(借助)等。(2)其(代孟郊或孟郊的诗歌)、及(达到)、浸淫(接近)。

【译文】

大凡各种事物在无法平静时就会发出声音:草木没有声音,风吹它而发出声响;水没有声音,风震荡它而发出声响。水浪腾涌,或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;水流湍急,或是有东西阻塞了水道;水花沸腾,或是有火在烧煮它。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,敲击它就发出音响。人的语言也如此,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才说话。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,人们哭泣是因为有所怀恋,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,大概都有不能平静的原因吧!

音乐,是人们郁闷在心而宣泄在外的声音,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,借助它来表达心声。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这八种物质,是各类物质中发音最好的。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,选择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。因此春天让百鸟啁啾,夏天让雷霆轰鸣,秋天让虫声鸣叫,冬天让寒风呼啸。一年四季互相推移变化,也一定有它们不能平静的原因吧?

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。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,文辞又是语言的精华,所以尤其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,依靠他们来表达意见。在唐尧、虞舜时,咎陶、禹是最善于表达的,因而借助他俩来表达。殷朝善于表达的是伊尹,周朝善于表达的是周公。周朝衰落时,孔子和他的弟子表达看法,他们的声音洪大而传播遥远。《论语》上说:“上天将使孔子成为宣扬教化的人。”这难道不是真的吗?周朝末年,庄周用他那荒诞不经的文辞来表达。楚国是大国,它灭亡的情景通过屈原的创作来表达。秦朝的兴起,李斯是表达者。汉朝,司马迁、司马相如、扬雄,是最善于表达的人。此后的魏朝、晋朝,能表达的人比不上古代,可是也并未绝迹。就其表达较好的人来说,他们作品的声音清轻而虚浮,节奏短促而急迫,辞藻艳丽而伤感,志趣颓废而放旷;他们的文辞,杂乱而没有章法。难道是上天厌弃那个时代的丑恶德行而不愿照顾他们吗?为什么不让那些善于表达的人完美地表达呢?

唐朝建立后,陈子昂、苏源明、元结、李白、杜甫、李观,都凭他们的出众才华来表达心声。其后还活着的人当中,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歌来表达感情。这些诗歌超过了魏晋,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有些作品已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。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汉朝的水准。同我交往的人中间,李翱、张籍大概是最引人注目的。他们三位的文辞表达确实是很好的。但不知道上天将应和他们的声音,使他们作品表达国家的强盛呢,还是将让他们贫穷饥饿,愁肠百结,使他们作品表达自身的不幸遭遇呢?他们三位的命运,就掌握在上天的手里了。身居高位有什么可喜的,身沉下僚有什么可悲的!东野将到江南地区去就任县尉,心里好象有想不开的地方,所以我讲这番命由天定的话来解开他心中的纠结。

查看更多
【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阅读试题 与答案】相关文章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,方便收藏打印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掌乐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s://m.zle.com/yuwen_350235/
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
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