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《荷花淀》引起的争论

更新时间:2024-04-24 教案设计

孙犁的小说名篇《荷花淀》,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,在改编后的新教材中仍保留下来。以往该课的教学,我会采用指导欣赏的方式,从环境描写、对话描写、细节描写几个方面入手,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精妙之处,而学生也往往对孙犁优美的文笔,细腻的手法产生了由衷的敬佩,发出了会心的微笑。这种情形,一向以来没有出现意外,而我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之情,也向来没有受到挑战。

由《荷花淀》引起的争论

今年,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,在教学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在布置阅读之后,我要求大家自由谈谈对这篇课文的总体印象。先后有五六位同学发言,都是意料中的赞美之声。可是,当一位学生说小说很美,景色如画的荷花淀贯穿其间,连战争都那么轻松写意,丝毫没有了通常的血腥味时,立即遭到了反驳。争论如下:

A:其实我们应该知道,真正的战争根本不可能是这样轻松,真实的情景是硝烟弥漫、血肉横飞,人员伤亡难以计数,我认为作者美化了战争……

(“美化战争”的说法使我一激灵,我预料,“好戏”来了……)

B:战争就一定会伤亡惨重吗?美国轰炸阿富汗,很多时候不是大量炸弹投掷下去,并没有炸到一个人吗?

A:我承认战斗并不一定伤亡惨重,但是孙犁小说中的战斗不同于现在的情形。面对面的放枪,怎么可能没有伤亡呢?

教师:小说中有没有写到人员的伤亡?

众学生:有!

教师:那我们来读一读战斗结果的有关描写吧!

师生齐读:“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,一切都沉下去了,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硝烟火药气味。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,打捞战利品。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。”

师:这里究竟有没有美化?谁来谈谈对这处描写的认识?

C:这里确实写得很轻松。因为敌人全军覆没,而我方无一伤亡,所以战士们显得很愉快。我想这样写可以鼓舞士气。

A:一船人被打沉了,虽然是敌人,但这样的欢笑场面还是让人觉得心里不是滋味……

(听到这里,教室里顿时失去了安静,许多人显出气愤模样,在下面议论纷纷,更有人争先恐后予以反驳。)

D:既是打仗,消灭了敌人当然要高兴。没听说过“对敌人的仁慈,便是对自己的残酷”吗?

E:抗日战争是中国被逼无奈、奋起还击侵略者的正义战争,歼灭敌人是我们的最终目的!

A:我丝毫没有怀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,我更没有反对消灭敌人,我只是说,当别人的生命消失于自己手上,多少会有点感觉,怎么会那么轻松,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?

F:A同学大概忘了“南京大屠杀”的惨象了!

(A同学的话,引人深思,但显然大多数学生从感情上很抗拒他的说法,以至不能进行理性思考,这时教师应该发挥适当的引导作用,使讨论向更有价值的方向进行。)

教师:同学们的发言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说到南京大屠杀,提起来就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、或者说每一个有良心的人感到悲愤难平,令我们悲愤的是什么呢?

学生:日本鬼子惨无人道!

教师:同学们想一想,如果杀人者在杀人时会感到难过、不舒服,杀人的惨剧是不是会减少许多?如果这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,善良的人们还用被迫杀人以自卫吗?即使是被逼无奈的杀人,是否又是一件轻松愉快、令人心情舒畅的事呢?

(众人沉默,脸上现出沉思的表情。看得出,由A同学引起的这场小争论具有强大的冲击力,在大家内心掀起了不小的一场风波,讨论能到达如此深度,实在超出了以往上这篇课文的经验。)

后记:

课后,我还久久地回想着这次争论。我为学生中能有象A这样的人而欣慰,也因这样的人太少而叹息和深思;同时我也替自己长期以来对这篇文章的欣赏而汗颜。记得上课之前,一位同事说她很不喜欢这篇小说,因为总觉得里面有种说不清的可怕,我还颇有些不以为然,是A学生的话,仿佛电光火石,使我留意到小说中对于战后场面的轻松愉快的描写,几乎是在瞬间,改变了我对这篇读过不知多少遍的小说的印象。

当我把自己的思考和学生的争论向一位男同事讲述时,他干脆利落地说:“消灭了敌人,当然应该高兴庆祝!”我问:“那总不会如此轻松愉快吧?”他正色道:“难怪有一句话——战争,让女人走开!”他得意地笑看着我,又加了一句:“你听说过这句话没有?”之后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。

看着他远去的背影,我很想说,与其说战争让女人走开,不如干脆说让人性走开!正如罗门在自己的诗歌《麦坚利堡》后记所说:在战争中,人类往往一手握住了伟大,一手抓住了满掌的血。

查看更多
【由《荷花淀》引起的争论】相关文章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,方便收藏打印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掌乐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s://m.zle.com/yuwen_329380/
教案设计推荐
热门教案设计推荐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